如果说她算不上一座“非去不可”的城,那么,至少洛阳可以称得上让你去了之后流连忘返的城,在这里,你总能感受到一种时光沉淀下来的沉静与安详。
旅游指南
龙门石窟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白马寺
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常开,赤脚趺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
重度沟
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洛阳也有谷幽水秀的静谧之所,重度沟便是让人体验自然灵动的安静之地。
重渡沟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境内,因东汉光武帝刘秀二渡伊水至此,摆脱王莽追杀并成就帝业而得御赐之名。
神秘的历史传说加上重渡沟的景区三绝,是重渡沟由鲜为人知名不见经传而一举唱红北国,声震华夏,成为河南省目前最具活力的十大热点景区的最好诠释。重渡沟被业界权威人士魏小安先生称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
黄河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河南省洛阳市40公里,北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从景区边缘通过,陇海铁路、焦枝铁路、洛阳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又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南岸黄鹿山为该景区最高点,从这里可俯视大坝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美食
洛阳不翻汤
洛阳不翻汤,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洛阳不翻汤创始人刘振生。现已传三代人,名刘呼栏,年70多岁。正宗的洛阳不翻汤推荐到老城居业园。
洛阳不翻汤配料:绿豆粉、胡椒、味精、酱油、醋、木耳、粉丝、海带、虾皮、紫菜、韭菜、锦珍、食盐。
洛阳不翻汤制作工艺:随其名,将事先做好的薄饼(最好为绿豆饼)至于高汤上,待锅中水翻滚时,饼子却不翻个儿!
洛阳不翻汤特点:味道纯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腻,别具特色。
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
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洛阳水席2地下的走兽,海中 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 二是有 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 搭配合 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
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
胡辣汤
正宗的胡辣汤的主料是牛肉汤、牛肉,配上花生、面筋、豆皮、粉条、黄花菜、海带丝等,调料一般有胡椒粉、五香粉、花椒粉等,吃的时候加醋和香油。
住宿
洛阳的酒店旅馆都比较便宜,而且条件及设施也还算不错,位于繁华市中心的很多酒店,在淡季都有折扣,标准间大多都在100元以内。若是在旺季,价格会偏高。
购物
特色商品
洛阳青铜器
洛阳青铜器制造业历史悠久,始于夏代,盛于西周。自1973年以来,洛阳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厂,复制了数千件仿古青铜器,主要有马踏飞燕、犀牛、醉邪、方彝、车马俑、人物俑、奔马、各种酒器、刀、剑等。洛阳仿古青铜器的制作成功,不仅再现了历史的风貌,而且还可以做为室内装饰品,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
洛阳樱桃
洛阳樱桃是洛阳的特产之一,以个大肉多、色泽红润而著称。樱桃树自秦汉以来一直是皇宫御花园中常见的植物,花开时节景致极佳。在洛阳北邙樱桃沟中有众多的优异品种。
孟津梨
孟津梨是洛阳名产,栽培历史千余年,自古即为贡品。因它味甜汁多,细脆无渣,形圆色红,故又称为“洛阳金桔”。清代时,孟津梨已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秋落白、马蹄黄等7个品种。现在已增至30多个品种。
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三 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唐时多以红、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 三彩是通称,并不限于三种颜色。除红、绿、黄外,还有白、黑、兰紫等颜色。唐代这种艺术珍品,大部在洛阳发掘出来,故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的作法是将做好的坯体,装在窑内烧至1100度左右,取出施彩,然后再放进烧窑内烧至900度左右即可。唐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呈色剂是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目前,洛阳唐三彩的生产厂数十家,以洛阳市美陶公司生产的为最佳。外宾及国内游客来洛观光时,无不带回三彩制品作为纪念,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多以“唐三彩”作为馈赠礼品,洛阳人也多用“唐三彩”作为重要礼品赠送亲朋。
唐三彩的造型主要是马、骆驼、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