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欢迎您 青岛国际机场 国内航站楼 夜景

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青岛火车站内部


青岛百年老院 劈柴院 劈柴院有个路名叫江宁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902年修建了此路。它是“人”字形,东端连着中山路,北边连北京路,西边通河北路。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江宁路成了步行街,于是整条江宁路就叫劈柴院了。江宁路有二十几个院,整条街和几个院是商业、餐饮、娱乐集中的地区,像北京的老东安市场,是青岛人逛街的集中去处








从东门出了老劈柴院就到了百年老街 中山路 青岛的中山路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闻名全国的商业街,曾经是青岛的“名片”,也可以说是青岛商业的“母脉”。 商业街创始于1897年德国占领时期,原分为两段,南段是栈桥至德县路,名斐迭里街,属德国等欧美侨民居住地,史称“青岛区”,也叫“欧人区”;北段自德县路至大窑沟,属国人居住的“鲍岛区”,也称“华人区”,俗称 大马路1914年开始,日本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了8年的殖民统治,这条路改名为静冈町,至今还留下了日本商号的一些遗迹。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则更名为山东路。1929年5月2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路。沦陷时期改为山东路,抗战胜利后又复名中山路,直到现在。作为曾经与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齐名的老青岛著名的商业中心,这里有着许多著名的老字号商铺,如盛锡福”鞋帽店、曾经香满四溢的“春和楼”、家喻户晓的“宏仁堂”大药房、百年老店“福生德”茶庄,当然还有名冠中华的“亨德利”钟表店。








青岛象征 栈桥 青岛栈桥(Zhan Qiao  ier )又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 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 。1901年5月扩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岛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 |
|
 |
中山路 天主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处设有平台,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高度为60米,塔内上部悬有4个巨大铜钟,钟声悠扬和谐。大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两侧各耸立起一高4.5米的十字架。该堂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与花岗石结合而成。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 | |
|
 |
老建筑实在是太多了 就不一一介绍了 现在给大家发一些欧韵老城全景 |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8 20:27:2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