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行者自驾游论坛 山东自驾游论坛 济南自驾游论坛 山东车友会 济南车友会 山东自驾游俱乐部 济南自驾游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大隐于市

感悟至美--四川自驾游作业(原创)(更新正在进行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21: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网上查一查,关于乐山,主要的解释是: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处,是四川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辖4个区(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1个县级市(峨眉山市)、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和2个彝族自治县(峨边、马边)。乐山是四川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唐代,乐山修建了庞大的凌云大佛工程(乐山大佛)。宋代,乐山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是苏东坡父子三人。近现代史上,嘉州山水又孕育了郭沫若那样的大文人。 乐山风光秀丽,古迹众多,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被评选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有国家级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自然保护区1处、森林公园2处、地质公园1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7 9:46:1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21: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依山开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脚背宽8.5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大佛为一尊弥勒座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凌云山并不高,它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也不过平地拔起140米。由于它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气势磅礴。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在这里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7 9:53:3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乐山给我的感觉却是一种堕落。

      这种感觉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无论人文还是自然,乐山与峨眉山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所以乐山人玩了个小聪明,把乐山与峨眉山绑在一起“申遗”;二是如果说乐山确实辉煌过的话,那也是历史上,今天我们已看不出乐山有什么辉煌可言,所以现在去乐山,给人最大的感觉却是“乐山已经名不副实”,更可悲的是乐山人好象还依然沉迷于过去的辉煌之中;三是当今的乐山人时时刻刻享受着大佛的荫护,却没有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汲取做人的哲理。常年在外,商人欺诈应该是屡见不鲜的,但象乐山商人们那样把外地游客当成傻瓜似地玩小儿科还是第一次见,好象整个世界只有乐山人才是“智者”。

      忠告乐山人,为商之道,诚信为本!守着大佛,还是要修点做人之道的。

HDqlcMkg.jpg
5seqwCLq.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 17:11:5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1: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 14:01:0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个部分。

  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GTrf83uO.jpg
k1KZ9SUI.jpg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uXcG7KHu.jpg

  3、飞沙堰的修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时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d5LM18gS.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 14:04:44编辑过]
2slF37cA.jpg
JZxZt2i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3: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都江堰游览,主要的景观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尤其是经历了08年5.12大地震以后,岷江右岸山坡上的二王庙等景点损毁严重,至今没有开放。 所以凭心而论,如果单纯是为了自然风光,都江堰还真没有多少景点能够让人留连忘返、终生难忘的自然景观。

    但人们到都江堰游览,更多的是为了参观都江堰这一绝无仅有的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体会中国古人如何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的协合统一,开创中国古代水利史上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的;感受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以及其治水的哲学思想和管理经验,并进一步升华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hcwt4Ncd.jpg
iCAdptWt.jpg
FhkKFCqh.jpg
wWZJai3x.jpg
emQFdJe7.jpg
pqPXQETN.jpg
vpgIXa2M.jpg
p3utY55E.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 14:16:1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11: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隐于市堪称史学家,文学家,摄影家,当代徐霞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1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加科学评论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9 11:08:2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11: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文化的旅行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1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上最优秀行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QQ群: 追风行者官方一群 87108096 (满) 追风行者官方二群 89788141 (满) 追风行者官方三群 90469743 (满) 追风行者官方四群 87108096 (满)
追风行者官方五群 71123966 (满) 追风行者官方六群 123510787(满) 追风行者官方七群 123510882(满) 追风行者官方八群  117544192(开放中)

论坛联系电话:0531-88290066 论坛QQ:200950711|小黑屋|手机版|济南追风旅行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8-3 11:38 , Processed in 0.11806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