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
早10点多到的哈尔滨,差不多走了11个多小时吧!我居然在车上睡得很好,一觉醒来,已经8点多了!我是典型的能吃能睡能玩,否则肯定经不起旅行社的折磨。
现在,差不多快6点了,我又搭上了火车。因为害怕路上都是小地方,3G网卡用不了,先给大家交代一下今天的行程吧:
地导是个男孩,祖籍莱州,上午拉着我们看了看索菲亚大教堂、斯大林公园、防洪雕塑、中央大街,中午给我们安排了地道的东北饺子,哎,终于吃了顿饱饭!下午,惯例定点购物,然后是5A景点太阳岛。
补做第五天的功课!
旅行社为了剩成本,25号、26号两天晚上我们都在火车上渡过!从海拉尔到哈尔滨11个小时,从哈尔滨到济南22个小时!
同时,为了赶时间,哈尔滨2日的行程要在7小时以内完成,再加上3天没洗头洗澡,赶行程搞得连在火车上的食物也没买就匆匆上车。所以,哈尔滨的景点完全是走马观花,匆匆一看,自己的心情多少也受到了一点影响!我就结合网络资源,温习一遍哈尔滨,跟大家共享吧!
我对哈尔滨的唯一了解,可能就是“夜幕下的哈尔滨”了,印象中是战争题材的恐怖片吧,有机会在看看呢!一天时间,虽是走马观花,但对哈尔滨,也算是有了更多了解吧,旅游嘛,不光要折服于自然风光,多多少少还要积累点小知识。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土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89万人。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北国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
城市风光第一站: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同年,由俄国茶商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制结构教堂。
城市风光第二站:一口气走了三景点,免费景点,呵呵
斯大林公园:位于市区松花江南岸,东起松花江铁路大桥,西至九站公园,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形开放式的公园,与驰名中外的"太阳岛"风景区隔江相望。50年代以前,这里是铁路专用线和航运码头。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中央大街步行:中央大街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被改称为“中央大街”,后发展成为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沿袭至今。比较有特色的是街道上铺的地砖,记得据导游说,没块转头都是从俄罗斯运进来的,价值1个大洋,是当时体力工半个月的工资。
网上说: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整条中央大街就是一条建筑艺术长廊。一条小小的街道,含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含括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其含括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多姿,为世上少见。
唉,我咋就没有看到呢,看来走马观花真是不行啊!
城市风光第三站:AAAAA景区“太阳岛”
大概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吧,一首《太阳岛上》让它闻名遐迩,我没听过,据说年级略大点的人对它对很熟悉。
网上说当时这首歌的词作者并没来过哈尔滨,歌词中的美景大多来自他的想象,结果很多人慕名而来,却失望而归,因为当时(七十年代末)的太阳岛景色确实太一般了,远没有歌中写的好。现在太阳岛的景色,我不好多着评价,因为它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黑龙江省唯一的5A级景区。为此,我问了导游,咋评的5A,导游至始至终也没回答出了所以然。多上几张照片,你们看看:
用松花江的图片来结束哈尔滨之行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6 21:27: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