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刚开始,各地就纷纷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日前出现在网上的一段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的愤怒,并被网友们疯狂点击和转载——在这段视频中,北京站37号售票口售票员在开始售票前提前出票。不少网友猜测,该售票员有内部倒票的嫌疑。火车站宣传科一名负责人解释说,视频是真实的,但售票员提前出票是为了分发到部分临时售票口售票,这不是倒票行为,而是一种“正常的售票方式”。(1月13日新闻晨报)
乘坐了这么多年火车,购买了这么多年车票,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所谓“分到站发售车票方式”,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竟然还是一种“正常的售票方式”。北京站有关负责人的解释很简单,部分窗口提前出票,是为了分发到其他窗口销售,这样可以防止部分窗口出现购票者积压的情况。这大抵也算得上是另一种“削峰填谷”吧?
不过,其中却存在两个明显的疑问。首先,新增售票窗口如何知道购票者的去向,有能力也有把握消化这些“早产”车票?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对不同方向、不同成分的客流分区发售车票,旅客可按照目的地确定购票窗口。假设我们认可这样的解释,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对于那些客流密集的大站来说,购票需求本就很大,单独将它们划分出来,这些售票窗口购票者积压的情况岂不是更加严重?实际上,如果真的是为了减少旅客排队等候购票的时间,放开所有售票窗口已然足够——购票者自会根据各个窗口前面的队形选定自己的位置,何必煞费苦心且又未必有效地推行“分到站发售车票”?
众所周知,火车票采取的是联网发售的方式,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售票效率,同时也是为了体现公开与公平——所有车票信息全部显示在电脑表格清单里,售出一张车票、删除一条信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显而易见,火车站正是发售的车票都是当场打出的联网车票,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售票方式只有一种情形——遇到了黄牛党。因此,铁路部门一再告诫消费者,购买正规火车票,一是要到售票窗口,二是要购买当场打出的联网车票。那么,面对临时窗口待价而沽的现成车票,旅客们如何辨别其中真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行为又何异于形形色色的黄牛党?
北京站负责人“有些临时增设的窗口尚未配备电脑”之类的解释,显然经不起推敲。所谓临时增设窗口,并不是新近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而是早已有之不过久未使用罢了。既然同为售票窗口,配备电脑就是其最基本的硬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基本的功能。如果配备电脑对于这些窗口意味着一种无谓的浪费的话,那么足以说明这些窗口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当初又何必修建呢?难道建起这些窗口,只是为了迎接一年一度所谓的“分到站发售车票”吗?
在这次事件中,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本来9点就应开窗售票,旅客一直等到9点10分才开窗售票,而售票员提前出票正是发生在此时间段内。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真的存在所谓“分到站发售车票方式”,火车站也完全可以在统一开窗售票之前将车票分配到位,这种最基本的准备工作,何必要等到规定时间到来之后才遮遮掩掩地进行?经各路媒体曝光的此类暗箱操作已经太多,谁又能说这一次不会是瞒天过海的又一经典案例?当车站负责人信誓旦旦地表示,“发现售票员私自截留车票将严肃处理”的时候,耐人寻味的问题是,电脑都靠不住了,人脑又怎能靠得住呢?甚至更进一步发问,如果售票员不是“私自截留”而是“奉命截留”车票,是否又会受到“严肃处理”?
每当春运来临,“一票难求”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铁路部门所作出的绝大多数努力也都是在为此寻求解决方案。然而,一次丑闻的曝光就足以将此前所有的努力毁于一旦。面对此次事件,铁路部门有必要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当然,解释权已经不在北京站手中——伴随着不尽如人意的解释方式,北京站自身已不可避免地陷入舆论漩涡,由此需要其上级主管部门乃至铁道部做出最终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使公众明白,是否真的有所谓“分到站发售车票方式”,以及这样的售票方式对公众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不至于将“正常的售票方式”腹诽非议为徇私舞弊的瞒天过海之举。
来源:腾讯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