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的理念:
秋季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其中立秋、处暑、白露三节气具有各自气候特点:一方面暑热未消,秋阳似火;另一方面早晚有秋凉。秋分、寒露、霜降三节气也具有各自的气候特点:暑热已消,秋凉逐渐加重而转寒。秋季雨水少了,自然界万物收藏、枝枯叶黄、碧草干枯,一片肃杀景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这里所说的是秋天的养阴之道,意思是说秋季七、八、九月,阴气已升。万物果实已成,自然界一派祥和平定的气象。秋风劲急,物色清明,肃杀将至。人们要早睡,并要早起,鸡叫时即起,使意志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的刑罚。应当收敛神气,以应秋气的收敛清肃;意志不要受外界干扰,以使肺气清净,这应该是秋季收敛之气,调养人体“收气”的道理。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会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会发生飧泻的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生“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秋季如何养阴:
秋季由于早晚温差变化大,许多人鼻黏膜、嘴唇、口腔和皮肤会出现干燥,甚至流鼻血、唇干裂、皮肤干裂出血,这主要是由于六淫之一,便是燥邪引起。因此,入秋易引起干燥症状,如呼吸症状、过敏性皮肤炎、肠胃炎及心血管疾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季节养生里总结的规律,所以秋季要注意滋阴润肺,保津尤为重要。要多喝开水,多食用补气养阴之药品,如西洋参、麦门冬、玉竹、百合、生地、沙参等;不宜过度食用阳热辛燥的药物,如鹿茸、十全大补、肉桂、附子等。
(1)秋季养阴要多喝水。水为阴中的至阴,水为万物之母。秋天主燥,燥邪的特点是干,所以要多喝水以对抗天干物燥。水属阴,火属阳,多喝水,尤其是地下水对养阴有好处。每天应多喝地下水、矿泉水、井水、自来水。
(2)秋天要会呼吸阴气,在生命活动中阳气和阴精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养生专家提示,秋天既要养阳也要养阴,在秋天要学会呼吸阴气。
(3)养阴以海边、山林、河畔、湖边、高山最好,在这些地方做深呼吸,无疑对长寿十分有益。总之,水边、北方、月下、夜晚、低凹处都属阴,是呼吸阴气的有效地方。
(4)养阴的饮食,如水稻、藕、荸荠、菱角、木耳、蘑菇、冬小麦等。总之,秋三月要早卧早起、收敛神气、保津敛汗,不要使阳气消耗太多。
秋三月重点养肺:
秋三月内应于肺,和肺的关系最大,所以在人体的五脏中,秋天重在养肺。秋天养肺要会呼吸,肺主气,肺和呼吸的关系最大,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因此,养肺的第一要点就是要会呼吸。
(1)学会大呼吸。大呼吸的原则是平衡阴阳、呼吸精气。
胸式呼吸,目的是练习有氧呼吸,可以加强有氧代谢。
腹式呼吸,方法是把气深吸到腹部,鼓起小腹,最后引气沉于下丹田(在脐下3寸)。停顿几秒钟后,再把气从鼻孔呼出。
闭气呼吸,主要练肺活量。
(2)学会仿生呼吸。
学飞鸟练扩胸,配合深呼吸进行,对心肺大有好处。
学爬行动物练腹部,腹式呼吸是最有效的通便药,对延缓衰老及预防肠癌、治疗痔疮都有很大的意义。
(3)学会呼吸与导引、吞津相配合。呼吸在古代称为吐纳,吐纳要和导引、吞津相结合效果才好。采用呼吸与导引配合,或呼吸配合吞津。
秋季要防秋燥:
1、怎样认识秋燥
秋季气候与自然界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秋燥,其次是自然界由“生长”转向“收藏”。这个季节,宜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志安宁,肺旺肝弱,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因为秋气燥,所以宜食芝麻,以润其燥。禁止冷饮及穿寒湿的内衣。
秋燥是因自然界变化和人体互相作用而致,因此预防的方法主要是精神调节与饮食调节。秋风落叶,万物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因此应该调节好精神,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不使神思外驰。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以走出凄凉低落的窘境。在饮食上应该多补充一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平时可以多吃苹果和蔬菜,以助生精防燥、滋阴润肺。应少食用大葱、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温燥热食物,否则夏季的余热未消,又生秋燥。还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和豆类等。
在生活起居上,除了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地增添衣物之外,为了提高人体对冬天的御寒能力,某些呼吸道抵抗能力较弱且容易患气管炎的人,特别应当进行秋冻,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此外,还应该加强身体锻炼,以调整阴阳,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可通过进行健身体操、跳舞、郊游登山、气功锻炼等方法,来增强肺脏的生理功能。同时,还应该注意消除和避免诱发咳嗽的一些因素,如吸烟、喝酒以及烟雾、灰尘和有害气体的刺激等。
2、预防秋燥有高招
秋燥咳嗽有温燥与凉燥之分。
温燥的主要症状: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治疗宜辛凉甘润,常用的中药为桑叶、杏仁、沙参、玉竹、麦冬、花粉、贝母、淡豆豉等。
凉燥的主要症状:干咳痰少、咽干唇燥、鼻塞、无汗、怕冷、头痛、不发热或发热轻微等。治疗宜化痰润燥,常用中药为紫苏、杏仁、半夏、陈皮。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蔬菜和水果也有生精润燥的作用。例如:用生梨1个(去核),加冰糖10克,隔水蒸服;或用红皮萝卜250克,洗干净后切成薄片放在碗里,加白糖30克,腌上几小时后取汁饮服;或取鲜藕200克,隔水蒸熟后服用,亦可与粳米熬粥后服用。
秋季的衣、食、住、行:
1、秋季的衣着
虽然说“春捂秋冻”,但是“秋冻”要适当。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因此,秋天的衣物既不能骤增,也不能骤减,以免受寒。
2、秋季的起居
一是秋天要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就是说秋天要睡得早、起得早,要收敛神气,使心神安宁。
二是房间要经常通风,尤其是厨房更要注意通风。女性患肺癌的比重日趋上升,这与女性经常下厨有很大的关系。应该特别注意厨房的卫生,才能少患疾病。
3、秋季的身体锻炼
多参加采摘劳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要多到郊外、农村、田园去感受金秋丰收的喜悦,可以多参加一些采摘活动,既达到了郊游锻炼的目的,也可感受到田园丰收的喜悦。
在秋天,要尽可能多的到户外,如步行、跑步、爬山、打球……进行深呼吸,锻炼肺的呼吸功能。
秋天多登高。在蓝天白云下爬山、郊游、做深呼吸、感受大自然的风光,使身心放松愉悦。
4、秋季的饮食养生
秋天硕果累累、万物成熟,是饮食养生的大好时机。要借助秋天丰收的硕果调养自身的阴阳。
多吃秋天水果,包括秋梨、苹果、香蕉、葡萄、橘子、橙子、柚子等。
喝菊花茶。菊花可以明目、润肺。白菊功效偏于润肺,黄菊功效偏于清热、明目。
秋天多吃山楂,山楂可以降血脂。
要吃秋天的时令菜,如秋藕、荸荠、菱角,以润肺生精养阴。多吃山药、红薯、土豆,以健脾益肺。
经常吃秋天坚果,如核桃、栗子、榛子、松子、柏子仁、腰果、开心果。
少吃辛辣、煎炸、烧烤,因为秋燥本已伤津,不能再火上添油。
常吃秋季产的蜂蜜,以滋肺润肠防便秘。
多吃润肺食品,如银耳、百合、白果、杏仁。
多吃羊肉。羊肉有点腥,因为在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中,辛入肺,腥也属于辛,因此羊肉可以补肺。
男士要尽量少抽烟。
总之,秋天要多吃养阴生津润肺之品,少吃辛辣香燥的食品,以防燥邪伤肺。水为阴中阴,水是万物之源,补阴必用水,人体以水为主。大口吸气、吐气,胸式呼吸,强身壮体。秋季常登高,年迈不弯腰。秋天硕果多,补体乐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