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沿途景点介绍 二郎山 在天全县城西50公里处,海拔3437米。每年五月,大小杜鹃盛开,红、兰、紫、白交相辉映,此间不时飞来飞去的高原彩蝶使她显得更加绚丽多彩。二郎山有一观景台,实际上是一片悬崖,中间夹一沟,对面冰峰层叠,应为上古冰川的尾端,庄严、静穆、沉吟不语。二郎山的风景是异样的:青衣江的涛声,溪沟两边的泉声,茂密的松林,不时飘过的几片白云。1940年,画家张大千、叶浅予曾到此写 生。50年代,一曲《二郎山》唱遍全国,从此二郎山闻名于世。 二郎山一带的公路弯多、坡大、路窄,加上进出的车辆多,所以碰车、翻车的事时有发生。特别是冬季,由积雪变成的冰层有一尺多厚,路面滑,事故就更容易出现,当年解放军进藏时为修这条公路,牺牲了不少人员。 沿秀美青衣江直至巍巍二郎山,穿越国内海拔最高、埋深第一的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4176米),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以前由于山高、路面狭窄、坡急而成为川藏路上的第一天险。
雅江 藏语名“亚曲喀”,即“河口”之意。因系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清军曾设汛守备,置县时也曾以河口命名,后更名雅江,是其县治所处位置在雅砻江边而得名。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境属大雪山中段,西沙鲁里山。西南部是极高山地貌,海拔5000米以上;中部为河谷地貌;东北和西北部为山原地貌。大部分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山脊超过4000米,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35座。东缘努其巴山峰,海拔5252米,为全县最高点,最低为牙衣河乡布林永河口,海拔2266米。雅砻江由县西北入,纳鲜水河、卧龙寺沟、吉珠沟、霍曲诸水,南流出境。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 ,1月均温1.4 ,7月均温18。
康定 旧称打箭炉,位于川西贡嘎山北端跑马山麓。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高原古城。古城三山环抱,二水夹流,折多河贯穿城中,富有民族风格的各式建筑错落有致地散布于河两岸。悠悠民歌声,翩翩民族舞,极富高原民族风情特色。在康定吃的一定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这里集中了汉藏各色小吃,大多为藏式饭店,糌粑、面粉、青稞、酥油茶、牛羊肉皆可大块朵颐,康定凉粉在藏区非常著名,是用当地白豌豆精制而成,最有名的是“小兰凉粉”;还有夜市上五花八门的烧烤,康定以后汉餐和蔬菜就逐渐少了。
折多山 此山为大渡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满汉分界线,号称“塞外屏障“,垭口海拔4290米。
新都桥 是南北线必经的分路点,风景确实非常壮观。这一带以风光秀美见长,故有“摄影家的天堂“之称,指折多山-新都桥镇之间的地段。。
八宿 最著名的是然乌湖,,它是雅鲁藏布江支流的主要源头;其它有八宿寺,曾是昌都四大格鲁派寺庙之一。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又号称南迦巴瓦大峡谷,位与波密与林芝之间的通麦排龙乡,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处,同时排龙(门巴族聚居地)也是徒步探险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 林芝地区 号称西藏江南,其首府为八一镇;其风光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尼洋河两岸,著名的景点有号称“世界柏树王”的巴结乡巨柏树。还有就是“神女的泪”汇聚而成的尼洋河的河畔风光。
工布江达 最著名的是巴松措国家森林公园,又名错高湖,是西藏开发最早最成功的景区,以湖光山色和湖边动植物资源著称。
昌都 是西藏东部的重镇,地处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境内多寺庙、神山、峡谷风光;最著名的是强巴林寺。
理塘 藏语称“勒通”,“勒”意为青铜,通“意为草坝、地势平坦,全意为平坦如铜镜似的草坝,以境内有广袤无垠的草坝得名。理塘,藏语译写语音,历史上曾汉译为:李唐、里塘等。属纯牧区县,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距州府康定286公里,离省会成都648公里。在这个包围在理塘大草原中的县城,你能感受到当地真正的康巴汉子,他们有着男人最原始的英雄气概。他们可以为一句话成为最好的朋友,而最好的朋友也可以因为一句话而死亡。在这里英雄的格萨尔王是人们最崇拜的对象,县城中央就塑着他骑着战马的铜像。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县城内有一片规划得非常整齐,非常漂亮的藏房居往区,这在其它县城是非常少见的。“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仅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来。”仓央嘉措的情歌数百年来传唱着这片洁白仙鹤留恋的净土,就是理塘。
布达拉宫 始建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位于拉萨古城的西面,建筑在布达拉山上,占地41公顷。 今天人们见到的这座金光闪闪的琼楼玉宇,是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在早期建筑遭雷击失火,毁于兵战以后又重建和陆续扩建起来的。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居住的宫殿,也是西藏地方宗教和政治的中心。布达拉宫是西藏地区最宏大的建筑群,它是由宫堡、城堡和林卡三部分组成。共建有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为1000间,后经多次修筑,现占地41公顷,宫体主楼13层,高11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有红宫、白宫(红宫主要用于宗教事务,白宫主要用于政治和生活)、朗杰扎仓、扎厦、僧官学校、王坚觉、结布觉、印经院、监狱、供水院等建筑,宫殿之中上上下下错综复杂地组合在一起,仰天傲首占据了整个布达拉山。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的成就而著称,还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拥有大量雕塑、壁画、经书以及皇帝赦封历辈达赖的金册等。布达拉宫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昭寺 位于拉萨市旧城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时在松赞干布迎取尼泊尔公主之后,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在大昭寺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说测算西藏和拉萨的地形,她说西藏形式仰卧的罗刹魔女,而且拉萨中心的涡汤错湖正好为魔女的心脏,应建寺庙镇之!于是,松赞干布下令填湖造庙,从此这座圣殿奇迹般的出现在拉萨平原中心。 大昭寺建成后,几乎历代藏王都向这里频频供奉,在最初的八个殿堂的基础上,经元、明、清历次整修扩建,成为现代的规模,总面积为两万五千一百多平方米,算上四个角的神殿,一共有四层。寺庙里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佛堂,每个佛堂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金铜、泥塑佛像。最大的佛像有两层楼高。主殿三层的回廊上都画满了壁画,生动地记载着藏民族的历史故事。大昭寺前的公主柳,相传是当年文成公主亲手种植,相传公主在拉萨种植的柳树不仅仅是这一棵,还有三棵分别种在布达拉宫下、小昭寺前和东城的八朗雪(黑帐篷)附近。公主柳旁的甥舅会盟碑,是公元822年唐蕃会盟时所立。 这座圣殿内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时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金像。寺内供奉的松赞干布和两公主像,是十三世纪的作品。大昭寺端坐在八廓街转经路端头,藏族百姓都把它当成信仰与希望的圣地
八角街 是拉萨保留得最完整的街道。它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八角街的夜市更迷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照,各种店铺依然开业。醉人的音乐伴之各种叫买声,各种风味小吃的阵阵香味,使人留连忘返八角街长约1公里,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最能体现藏族传统风貌,是西藏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和风土人情的集结地。 又称八廓街,是旅行者到拉萨的必去之地。“八角街”并非以街道形状定名,而是藏语“帕廓”的音译,意思是围绕大昭寺(建于7世纪中叶)的街道。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的宗教节庆日特别热闹。藏传佛教相传释迦牟尼于藏历四月内降生、出家、圆寂。因此,藏历四月初八被藏族人民称作“吉日”。
拉萨河 发源于海拨5020米的米拉雪山,沿途流经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最后经过拉萨市,在拉萨市南郊汇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对拉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拉萨市民很热爱这条河,每到周未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人或开车或步行到拉萨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帐篷,或钓鱼、或戏水、或沐浴,喝着酥油茶,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美食,尽情享受拉萨的灿烂阳光与闲情逸致,很像汉族的野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