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旅游的优势充分突显,也会构成中国旅游发展的长期重大机遇。首先,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资源少,而且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由此自然形成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其次,多年的实践证明,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会促进环境的改善,这就有助于承担我们的碳责任,减少碳债务。道理很简单,因为旅游卖的就是环境和文化,因此保护环境、挖掘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并由此形成了深层次的利益机制。通过发展旅游,促进环境的保护,进一步促进环境的提升和改善,从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再次,会形成新型碳机制,即通过旅游发展,对其他产业产生良性替代,形成产业补偿,从而达到既节能减排又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比如,有很多地方原来砍树炸山,因为老百姓没有其他收入渠道。但是,随着旅游发展,大家种树、环保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原来只知炸石头,现在发现石头是宝贝,所以现在对石头的利用达到了空前的深度,由于发展旅游,已经形成一个产业。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可见旅游不仅具有低碳发展的巨大优势,而且可以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先锋和亮点。
同时,中国旅游发展已经奠定了比较好的低碳发展基础。继1999年之后,今年是第二个生态旅游主题年。10年间,开发绿色旅游资源,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开展绿色旅游经营,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为行业和市场的共识。绿色饭店体系化的运作,成为其中的亮点。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现在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在交通和饭店方面,能源消耗仍然突出。尤其是奢华之风,助长了碳排放。二是在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注重硬开发,忽视软开发,把旅游模式等同于工业开发模式。三是技术含量较低,许多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严重不足,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碳排放。四是旅游消费中的浪费现象普遍,比如温泉的使用、食品的浪费,不仅提高了消费成本,也增加了排污工作量。
为此,发展低碳旅游,培育低碳生活,应当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其中包括3个重点。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二是扭转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