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博物馆馆藏1.5万件航空文物,是集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级军事主题博物馆。新华社 汪永基/摄
近3万人!即使在昨天那样的低温天气中,位于北郊的中国航空博物馆仍客流汹涌。经过4个多月的改扩建,整修一新的航博于昨日开始接待公众参观,重张首日就受到了航空迷的热捧。
昨天中午,记者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外看到,驾车前来参观的人太多,不但占满了停车场,连门外也排起汽车的长龙。停在附近的私家车,几乎绵延一公里。观众张先生告诉记者,他这一天过足了“航空瘾”,上午看空军飞行和跳伞表演,“下午就直奔航博来了”。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航空专业博物馆。为了庆祝空军建军60周年,博物馆于今年6月15日开始闭馆改扩建。馆长齐贤德大校向记者讲解了这次改扩建后的两大变化:
“想看第三代战机中的翘楚,这里是全国独一份。”从横向角度看,过去航博只展示国内飞机,现在却包括各种世界名机。齐馆长说,航博收集到的第一架世界名机是F-5A战斗机,由越南空军于1976年3月26日赠送我国。2001年,世界上第一种两倍音速战斗机F-104,由意大利空军派专机送到北京。第三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幻影Ⅲ,则是今年3月18日巴基斯坦空军赠送的。
从纵向角度看,航博由过去展示老旧装备向展示最新装备拓展。这几个月,航博新修建了10500平方米的综合展馆。其中,《空军武器装备建设成就展》,占地8000多平方米,用六大部分展示了空军发展的艰难征程。其间,还增设了28架飞机,包括参加开国大典的飞机3架,投放氢弹的图-16、强-5,抗美援朝时期的功勋飞机,以及现役第三代战斗机歼-10、歼-10双座机、歼-11等等。
在户外展区,歼-10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空军使用的历代战机摆在一起,格外显眼。流线型的灰色机身透着新一代战机的霸气。小肖是空军退役军人,他在歼-10前久久流连,还主动当起了观众讲解员,在场观众则一边赞叹一边用相机“咔嚓”拍照。
为了让观众更有参与感,航博还建了一条航模飞行跑道,成立了航模俱乐部。来看展的老张,现场就过了一把飞行员的瘾,在新设立的模拟机上,他对着全仿真的三维画面,也开了一回战斗机。“过瘾,原来在天上看到的,现在全落地了。”虽然寒风呼啸,观众仍兴致盎然。据齐贤德馆长介绍,开馆首日就有近3万人来参观。
三大热门留影景点
新建设的空军英雄纪念墙。新修建的“蓝天魂”――空军英雄纪念墙。墙体左侧为英烈墙,镌刻了1551名人民空军建军以来光荣牺牲的英雄烈士,主要以空勤飞行员为主;右侧为英模墙,镌刻了259名英雄模范的名字和称号。
伊尔-14型4202号飞机。毛泽东乘坐过23次的飞机,是国家一级文物。在1957年3月19日到1958年9月10日之间,毛主席乘坐过23次,是他生平乘坐次数最多的飞机。飞机内部陈设仍保持他当年乘坐时的景况,舱内还挂着一幅由著名女记者侯波拍摄的毛主席第一次乘坐该机时的机上照。
歼-10战机。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作为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分单座、双座两种,性能先进,用途广泛,实现了我国军用飞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