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有很多话要说。”“《济南市汽车维修管理条例》实施是好事,但只要保险公司仍然占据汽车定损赔付维修的‘霸主’地位,不改变暗箱操作和霸王条款的坏毛病,济南的汽车维修市场仍然不会有根本改变。”一些汽车维修企业向记者“揭黑幕”。自7月1日《济南市汽车维修管理条例》实施以来,记者连续数日采访中小维修店、汽车配件经销商、4S维修店,体验保险公司理赔、定损程序,切身感受到了保险公司在汽车维修业的“老大”地位。
定损全是系统价维修使用仿制品
不少维修企业反映,济南相当数量的维修业务与保险公司有关,脱离不开保险公司的“左右”。
3日中午,济南西郊一家2级汽车维修店内,老板郑意先生(化名)拉住记者,“我有很多话要说。”
郑老板做汽车维修十余年,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最影响汽修业务的就是保险公司霸道的独立定损。我刚刚接了一个单子,维修下来,我花费了8000元汽车配件成本,保险公司给我的定损数额是8800元,加上工时费,我们干了半个月还赔钱呢。如果使用正厂配件,我们赔的钱更多。你说维修怎么会有高质量?”郑先生告诉记者,保险公司给维修企业的定损价格都是自己内部的“系统价”。
“这个系统价基本和配件市场的‘副厂件’行情差不多,甚至更低。车主不了解具体应该花多少钱,多是完全听保险公司定损,只要求把车修好就行。”郑先生说,“由于保险公司给的维修价格极低,维修企业也要有生存利润,那只能牺牲车主的利益,尽量使用便宜的副厂件、仿制品,甚至假冒伪劣的汽车配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