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11届全运会开幕式在山东省济南奥体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宣布全运会开幕。贯穿开幕式的“巨碗”之华丽堪比北京奥运会的卷轴,“巨碗”之中也“盛”满了北京奥运会的文化余韵。而五千人同点全运火炬的场面,则体现了奥运精神的外延――全民健身。这一届全运会,以向北京奥运会看齐的态度,以及“人人全运”的宗旨,显得意义深远。
数字趣解开幕式
46:46个代表团在开幕式上亮相。
2500:开幕式使用的特效灯、电脑灯超过2500台。
5000:现场5000名群众演员共同参与了主火炬塔的点燃,更加凸显“全民全运”的内涵。
9000:参加开幕式的群众演员达到9000人。
17000:开幕式安保人员达到17000人。
20000:覆盖体育场的PG投影灯达到20000平方米。
主题
展现历史文化 卷轴变“巨碗”
【北京记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那幅巨大的卷轴令人记忆犹新,张艺谋将华夏5000年的文明通过这幅巨大的“卷轴”进行了完美展现。
【济南镜头】昨晚全运会开幕式上,组委会以一个超级投影屏幕――“巨碗”来体现出齐鲁大地的历史文化。由于“巨碗”呈圆形,因此影像从360度投射出去,令现场坐在任何一个角落的观众都能完整的看到“碗壁”上显示的内容。开幕式开始后,这个“巨碗”不断变幻出粉、蓝、红等多种色彩。随着节目的进行,泰山崛起、孔子经典、黄河入海、奥运扬帆、泉城荷柳都出现在碗幕上,呈现给观众如诗如画的精美画面。
【薪火相传】“北京卷轴”体现的是华夏文明5000年的历史诗篇,而“山东巨碗”之上显示的内容,则以齐鲁大地的历史文化为主,实际上与北京奥运会的表现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巨碗”本身的体现方式,也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空中五环”有相似之处。
点火
一个“英雄”变成五千“平民”
【北京记忆】体操王子李宁举着火炬,在空中漫步环绕鸟巢一周之后点燃了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
【济南镜头】每次大型运动会的火炬点火仪式,似乎都需要一个英雄来完成。但在济南,山东人却诠释了“人人全运”的真谛――当十一届全运会最后一个火炬手将全运火炬传递到体育场内之后,等待他的并不是某个点火者,而是由5000名群众组成的点火方阵。这是一个或比任何一位英雄点火都更为震撼的时刻,一传二,二传三,三传五……最后一棒的五名火炬手眼前,已经由5000人手持火炬铺成了一条直接通往主火炬的“传送带”――经5000人的手,主火炬点燃。
【薪火相传】北京奥运会的点火细节,把悬念保持到了最后一刻,而由5000人的庞大团队完成点火的山东全运会,竟然也把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直到最后一天彩排才“泄露”风声。论精彩程度,五千人点火肯定没有空中漫步好看,但论创意,却丝毫不输北京奥运会。
现场
如同再临鸟巢 每个观众都有礼品
【北京记忆】为了让观众能够热情地加入到现场的热烈氛围之中,组委会给每个到场观众都赠送了一些礼品和道具。
【济南镜头】观众进入座位之后,每个座位上也都有一个装满了礼品和道具的小袋子,其中也有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观众道具的小手电,观众们在主持人的指导下,拿着小手电一起制造场内气氛。开幕式前,山东组委会特意安排了六个垫场节目。
【薪火相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自然为山东全运
会的组织者提供了一本几乎可以完全照本宣科的教材。整个开幕式的现场气氛,几乎就是北京奥运会的复制,几乎连道具都一样。
表演
齐鲁文化贯穿始末 孔子媲美四大发明
【北京记忆】北京奥运会的震撼,在于其能在巨大的场面中,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将华夏文明融入其中。
【济南镜头】昨天晚上的全运会开幕式,将华夏5000年浓缩成了齐鲁5000年,将华夏元素浓缩为山东元素。一山、一水、一夫子,这就是昨天晚上全运会开幕式表演元素的精髓。最让人称道的是黄河的体现――众多群众演员托举着一块巨大的黄色绸布从火炬台上跑到场内,像极了汹涌的黄河水。
【薪火相传】四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则是齐鲁文化的骄傲。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山东具备着太多可以发挥的历史元素,因此他们对北京奥运会的模仿也可谓恰到好处。
音乐
全场皆吟“沂蒙山” 海峡两岸共歌唱
【北京记忆】奥运会会歌《我和你》的优美旋律陶醉了每个人。
【济南镜头】除了各种民俗表演之外,最著名的山东民歌《沂蒙小调》不时响起,贯穿了整个开幕式,令整个仪式山东味十足。而全运会会歌《共圆精彩》和开幕式主题歌《相亲相爱》,一首激昂振奋,一首脍炙人口,这样的旋律也让现场高潮不断。
【薪火相传】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体现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和谐;而山东全运会开幕式主题歌《相亲相爱》,则邀请了孙楠、陈惠琳(中国香港)、张惠妹(中国台湾)和古卓文(中国澳门)来共同演唱,体现的则是海峡两岸的同唱一首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