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椿坪
洪椿坪在一片丛林之中,海拔1120米,由清音阁上行六公里才可到达。道路比较远,对于长住城里的人来说,要走那么长的路的确是一种考验。我们经过集体讨论,决定要克服困难,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慨走上去。(在这里我要感谢朋友们,因为是我坚持要上,大家才不好驳我的面子,我想大家是为受我受累了)人的潜能真是深不可测,居然都上去了,无论走的多么艰难,我们终于抵达峨眉山中的避暑胜地——洪椿坪。虽然他们气喘嘘嘘,但是也有一种战胜自我的胜利感。
洪椿坪上建有洪椿寺,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禅师所建,原名千佛禅院,也称千佛庵。明崇祯四年继建,清乾隆四十三年曾毁于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峨云禅师重建。因寺前有三棵洪椿古树,重建后的寺庙也因此被叫做洪椿坪。这三棵洪椿,一棵在寺院的南面,在那次大火中被焚,但枯木至今不倒;另一棵在高岩边,约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最后一棵在寺门左侧的密林中,至今仍存。此洪椿经专家鉴定,树龄至少在1500年以上,被视为长寿树。洪椿,属栋科落叶乔木,胸径可几人合抱,有三、四丈高。传说,五百年开一次花,五百年结一次果。
洪椿寺建有殿宇三重,气势巍峨,蔚为壮观。廊子简洁,宏阔宽敞。洪椿寺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千佛楼以及林森小院和禅堂、僧舍等等。
大雄宝殿中供普贤像,左右为十八罗汉像,雕塑俱佳。藏经楼内中存有一件宝物,那就是悬挂于楼内的一盏七方千佛莲灯,檀木雕琢精工彩饰。它高近2米,直径1米,七方翘角,上下刻有几百尊佛像。七方角柱上有九龙盘柱,上面还刻有云龙怪兽以及神话故事图案,八面玲珑,数百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组成一幅幅神话故事图景,是世间罕有的艺术珍宝。灯上造像佛教、道教和平共处,亦不多见。七方千佛莲灯设计巧妙、工艺精湛,令人称颂,是寺内珍藏的艺术珍品之一。据说是法能和尚在清朝末年所制。
洪椿坪上,观音殿的右前方有一泓清泉,人称“锡杖泉”。相传,明代时的香火旺盛,僧众云集,寺僧人数多时高达千人以上。但寺庙里缺水,寺院住持德心禅师持杖祈祷,用锡杖凿岩引水,感动了天池仙女,就给这里送来了一股清泉。时至今日,锡杖泉依旧四季不枯,甘甜清冽。
接引殿
车停接引殿,明为接引庵,明末殿宇坍毁,现仅存一小庙。
接引殿侧,为新建的直达金顶的客运索道。全长1168米,它由海拔1540米的接引殿直达海拔3048米的卧云庵,我们走进索道车厢,我就占据了一个观景最佳位置,缆车在牛乳般的白雾中穿行,俯看众山都被浓雾笼罩,只隐约能见到幻化奇纱一样的树尖在脚下飞逝而过。我好像是在凌空飞渡,在缭绕的云雾间不知不觉地就滋生出了一股仙意。一种快感。 |